Jedora

Happy blogging in my way...

Tuesday, August 30, 2005

至美国宝--昭陵六骏

“昭陵六骏”是指唐太宗昭陵北阙前的六块骏马浮雕石刻,该石刻表现了李世民在开创唐帝国重大战役中的鏖战雄姿。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着卓绝的地位。多年以来,“六骏”饱受历史磨难,四骏保存在西安,但另外两骏流失海外,其多舛的命运使观赏者驰悟八极之余往往定格于沉沉的尘世时空。

“昭陵六骏”,有平刘黑闼时所乘的“拳毛”,平王世充、窦建德时所乘的“什伐赤”,平薛仁杲时所骑的“白蹄乌”,平宋金刚时所乘的“特勤骠”,平窦建德时所骑的“青骓”和“飒露紫”。昭陵六骏石刻以统一战争为题材,手法简洁浑厚,造型栩栩如生,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。1914年,昭陵六骏中的“飒露紫”、“拳毛”被盗运到美国,现藏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,其余四块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内。

第一骏名叫“特勤骠”,黄马白喙微黑,毛色黄里透白,故称“”,“特勤”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,可能是突厥族某特所赠。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,史载:唐初天下未定,宋金刚陷浍州(今山西境内),兵锋甚锐,“特勤骠”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,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,连打了八个硬仗,建立了功绩。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:“应策腾空,承声半汉,天险摧敌,乘危济难”。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所乘。
第二骏名叫“青骓”,苍白杂色,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。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,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,乘乱自称夏国王。当时,唐军扼守虎牢关,占据有利地形。李世民趁地方列阵已久,饥饿疲倦之机,下令全面反攻,亲率劲骑,突入敌阵,一举擒获窦建德。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,马身中了五箭,均载冲锋时被迎面射中,但多射在马身后部,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。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:“足轻电影,神发天机,策兹飞练,定我戎衣”。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,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。

第三骏名叫“什伐赤”。“什伐”是波斯语“马”的音译,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,纯赤色,也是李世民在洛阳、虎牢关与王世充、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。王世充祖上西域人,隋末唐初自称郑王,据洛阳,与窦建德结好。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,王向窦求救,但都被李世民击败。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,身上中了五箭,窦在马的臀部,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,可以看出时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。唐太宗赞语:“涧末静,斧申威,朱汗足,青旌凯归”。在这一重大战役中,李世民出生入死,伤亡三匹战马,基本完成一统大业,“青旌凯归”流露出他的兴奋。

第四骏名叫“露紫”,色紫燕,前胸中一箭,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。牵着战马正在拔箭的人叫丘行恭,六骏中惟件作品附刻人物,还有其事迹。据《新唐书;丘行恭传》记载,公元621年,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,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,骁勇善骑射,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,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露紫,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,协同数十骑卫出阵地与敌交锋,随从的诸骑均失散,只有丘行恭跟从。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,与后方失去联系,被敌人团团保卫。突然间,王世充追至,流矢射中了“露紫”前胸,危急关头,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,他回身张弓四射,箭不发,敌不敢前进。然后,

丘行恭立刻跳下马,给御骑露紫拔箭,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李世民,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,斩敌人,突阵而归。为此,唐太宗特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。丘行恭卷,相貌英俊威武,身穿战袍,头戴兜鍪,腰佩刀及箭囊,作出俯首为马拔箭的姿势,
再现了当时的情景。唐太宗给
露紫的赞语是:“紫燕超,骨神骏,气愚三川,威凌八阵”。

第五骏名叫“拳毛”,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,前中六箭,背中三箭,为李世民平定刘黑时所乘。刘黑本来时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,窦建德失败后,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,并勾结突厥人,自称汉东王,后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。公元622年,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。刘黑主力渡河时,唐军从上游决,趁机掩杀,夺得胜利。石刻上的拳手驹身中九箭,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。唐太宗为之题赞:“月精按,天马横空,弧矢载戢,氛埃廓清”。自这场战争后,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。
第六骏名叫“白蹄乌”,纯黑色,四蹄俱白,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。薛仁杲是唐初盘踞在今兰州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。薛举曾率兵攻唐,谋取长安,事未成病死。其子继续在甘肃以东屯兵威胁唐朝,后来被李世民击败而投降。公元618年,唐军初占关中,立足不稳。割据兰州、天水一带的薛举、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,与唐军争夺关中。相持两月之后,李世民看准战机,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,亲率主力直捣敌后,使薛军阵容打乱溃退。李世民趁机追击,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,从尾猛追,一昼夜奔驰两百余里,迫使薛仁杲投降。石刻“白蹄乌”昂首怒目,四蹄腾空,鬃髯迎风,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直状。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:“倚天长剑,追风骏足;聳轡陇,回鞍定蜀”。

Sunday, August 14, 2005

甘肃天水麦积山、仙人崖

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在西秦岭北支脉的东段,总面积215平方公里,包括麦积山、仙人崖、石门、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。其中,以麦积山石窟最为著名。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,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,山崖拔地而起,高80米,山势险峻,周围绿树成林,环境清幽。西汉末年,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。十六国后秦(公元384-417年)时期,始修凿石窟,后经北魏、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十多个朝代,1500多年的开凿重修,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。

麦积山石窟有洞窟194个,泥塑和石刻造像7200余身,壁画1300多平方米,尤以泥塑艺术见长,被誉为“东方雕塑艺术馆”。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诸多石窟寺庙中风景最为秀丽的一座,以七佛阁、万佛洞、牛儿堂、寂陵等最为著名。泥塑以形传神,神形兼备,反映的内容具有彻底的世俗和浓厚的生活情趣。塑绘手法是上彩不重彩,特色显明。麦积山景区有一植物园可供参观游览。


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名石窟之一,于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并和仙人崖、石门、曲溪、街亭温泉一起于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

仙人崖

仙人崖石窟位于天水市东南65公里处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,麦积山石窟的东北方向,因有仙人点灯指路的传说,被认为是仙人集聚之地而得名。现为佛、道合一的石窟寺庙。仙人崖由三崖、六寺、五莲山组成,有明清殿宇27座,房屋54间,及北魏、宋、明、清各代塑像197尊,壁画83平方米,永乐年间的珍贵铜佛像5尊。仙人崖三崖中,以西崖面积和佛殿数量为最,14座殿宇内有唐、宋、明、清各代佛像100多尊,艺术价值极高。仙人崖地势险要,以石岩洞、献珠峰、南天门、宝盖山千佛崖最为典型,奇山、秀水、绿树、野花相映,涉足其间,确有身临仙境之感。